中大新聞網訊 10月20日至23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這一確?;緦崿F社會主義現代化取得決定性進展的綱領性文件,在中山大學師生中引發廣泛熱議。大家紛紛表示,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將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立足教書育人和科研學習一線,勇擔重任,銳意創新,以更加昂揚的斗志和更加扎實的作為,更好地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致中山大學建校100周年重要賀信精神,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為建設教育強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 高松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令人倍感振奮、深受鼓舞?!笆逦濉睍r期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在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地位。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推動“十五五”經濟社會發展和實現2035年遠景目標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學校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致中山大學建校100周年重要賀信精神,把黨的領導貫穿于辦學治校的全過程。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培養更多具有學習力、思想力和行動力的創造性人才。聚焦國家戰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以及人民需求,下大力氣加強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深化產教融合和科教融匯,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服務高質量發展的能力。持續深化學校學術和行政治理體系改革,將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轉化為建設教育強國的“路線圖”與“施工圖”,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教育強國建設、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中山大學科學研究院院長、教授 劉飛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在北京勝利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為我國未來五年的發展擘畫出了雄偉藍圖。面向“十五五”新征程,中山大學科學研究院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致中山大學建校100周年重要賀信精神,進一步推動我??茖W研究聚焦國家重大戰略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需要,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組織工作,不斷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和承擔國家重大科研任務能力,增強高水平科技人才的自主培育能力,推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深化機制改革,加速科技成果向新質生產力轉化,為學校高質量發展和建設科技強國積極貢獻中大力量。
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 沈成飛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高度評價“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深刻指出“十五五”時期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全會提出了“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六條原則和七個主要目標。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把學習貫徹好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通過組織學院全體教師深入學習領會、準確把握、宣傳闡釋好全會精神,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十五五”規劃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及時地將全會精神融入思政課教學、黨的創新理論研究、黨和國家重大政策闡釋宣講當中。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植根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順應信息技術發展潮流,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培養更多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基礎性、戰略性教育科技人才支撐。
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副院長、教授 梁玉成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聚焦“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提出必須遵循的六條原則,為社會學研究提出新的命題和要求,作為高校教師,我深感使命如磐、責任在肩。
全會為未來五年中國發展擘畫了藍圖,也為我們開展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社會學研究要聚焦新質生產力、高水平對外開放、共同富裕等議題,深入研究社會結構變化、城鄉融合發展、就業與社會保障等問題,為政策制定提供學術支撐。同時要大興調查研究,帶領團隊扎根中國實踐,總結“中國之治”經驗,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學自主知識體系,提升社會學學科的國際影響力。
中山大學國際金融學院教授 李騰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強調要“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這是新時代推動國家競爭力躍升的關鍵支撐。作為高校教師與勞動經濟學研究者,我深刻體會到,教育的核心在于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社會責任的青年人才。優質教育不僅塑造個體的人力資本,更構筑國家科技創新的根基,決定未來產業升級與國際競爭力的高低。面向未來,我們要以教育強國戰略為引領,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促進學科交叉與科技創新融合,激發青年潛能,讓更多青年在科研攻關、社會服務與全球交流中展現風采。只有把教育、科技、人才作為系統工程統籌推進,才能讓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事業行穩致遠。
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副院長、副教授 陳娜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強調,“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堅持人民至上的原則。尊重人民主體地位,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口袋公園”式的城市更新實踐就是人民至上原則的體現:讓“推窗見綠、出門入園”成為城市生活的新常態。這一微更新行動不僅改善了城市生態環境,更在公共服務可達性和空間公平層面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
從研究者角度看,“口袋公園”的建設與成效為理解城市韌性與公平性提供了新的實證場景。它展示了以公共空間為媒介的社會凝聚力如何形成,也提示我們,未來“十五五”時期的城市治理,應繼續深化這種以人民為中心的空間轉型,讓現代化成果體現在可達的綠意、平等的機會與共享的幸福之中。
泰國亞太智庫主任、中山大學旅游學院校友 威倫·披差翁帕迪
(摘自其署名文章《中國式現代化是實干出來的現代化》——《人民日報》2025年10月24日第04版)
五年規劃是一份政策規劃,更是一種兼具戰略與執行力的治理機制。它立足現實,著眼未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治國智慧。
中國式現代化不僅是中國的成功,更是世界的機遇。中國實踐告訴我們,真正的現代化不是口號,而是腳踏實地的奮斗;不是掠奪式增長,而是合作共贏的發展。中國式現代化是實干出來的現代化——它以行動贏得未來,也以開放成就世界。展望“十五五”,相信中國將繼續以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以綠色轉型塑造新優勢,以制度型開放拓展新格局。期待泰中經貿、旅游和人文交流更加緊密,在航空、智能制造、機器人和教育科研等領域拓展合作,進一步優化合作生態,共同培育新質生產力。
中山大學大氣科學學院2024級博士研究生 朱玉琦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系統擘畫了“十五五”時期發展藍圖,為我國今后一段時期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在世界百年變局與民族復興偉業交匯的時代洪流中,中國以高質量發展的韌性展現了定力與擔當。“十五五”時期,我國在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綠色低碳轉型方面的決心堅定不移。躬耕于此領域,我更加明確肩頭責任之重,愿在未來將個人的科學追求,融入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為祖國在大變局中贏得主動、贏得未來貢獻一份堅實的氣象力量。
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23級碩士研究生 劉雨桉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公報強調,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作為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學生,我深感首要任務就是扎實學好理論,不僅要讀原著學原理,更要跟進學習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與實踐邏輯。要學會主動運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來觀察社會、思考現實問題,努力將書本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面對復雜的國際變局,我們青年學生更應自覺站穩中國立場,在開闊國際視野的過程中保持清醒的頭腦,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努力成長為政治信念堅定、理論基礎扎實、實踐本領過硬的新時代中國青年。
中山大學法學院2024級本科生 江雪晴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錨定“十五五”關鍵發展時期,擘畫發展藍圖,使我深感振奮。全會充分肯定了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高度評價了“十四五”時期我國取得的重大成就。全會強調,“十五五”面臨風險與挑戰交織之局面,更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高質量發展等多項原則,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而不懈奮斗。全會提出的各項原則和目標,不僅是對國家發展的戰略部署,也是對我們青年學子的殷切期望。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研修班的學生,我們將學深悟透全會精神,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積極參與實踐。同時,我們也將發揮橋梁作用,將全會精神傳遞給每一位同學,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凝聚青春力量,不負時代賦予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