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語言文學系2020級碩士研究生畢業(yè)生張玉子發(fā)言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中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的碩士研究生張玉子,很榮幸作為研究生畢業(yè)生代表發(fā)言。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所有畢業(yè)生,向辛勤栽培我們的學校、學院、師長們,親友們致以最真誠的感謝!
站在這里,遙想起八年前,我曾問剛軍訓完黑黢黢的自己,你要成為怎樣的人?今天這個問題仍不過時。高松校長曾說,大學本科和研究生階段,最重要的是“學以成人”。回顧求學路,相信各位同學和我一樣,有一種深切的蛻變感,中大是一次響亮的喚醒。
學在中大,追求卓越。這種蛻變,來自母校對我們學習力、思想力和行動力的扎實培養(yǎng)。豐富的學術資源和高水平的科研平臺,使一次實驗操作,一場調研訪談,一次伏案深思,一場精彩展示,這些看似日常的具體學習行動,都引領著我們年輕一代學子的學術能力、學術作風、志向追求,與整個中國科研創(chuàng)新的高度,與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的速度緊密相連。學思踐悟能力的不斷提升,也蘊含著粵港澳大灣區(qū)“闖”的精神、“創(chuàng)”的勁頭、“干”的作風。“闖”的精神和“干”的作風,是行動力的反映,是敢為人先,求真務實,篤行不輟。“創(chuàng)”的勁頭,是學習力、思想力的生動體現(xiàn)。創(chuàng)新是學術研究的精神,也是一種不拘一格的學術態(tài)度。在互動式、啟發(fā)式討論中各抒己見,永葆求知的赤誠渴望;在多元交叉的課程體系中打牢深厚基礎,開拓廣闊視野……我想,中大帶給我們的寶貴力量,正是這種積極、自主的創(chuàng)造力,給予我們“成為引領未來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高遠眼光和深厚的底氣,激勵著我們執(zhí)著追尋,樂于思考,叩問真知,完善人格。
關于蛻變,帶給我較多感悟的,還有青藏高原上的支教服務。“無窮的遠方,無數(shù)的人們,都和我有關。”胸懷“國之大者”,中大引導著我們既看見生活半徑的小事,也看見無窮遠方的發(fā)展。2019年,我有幸入選研究生支教團赴西藏服務一年,氧氣稀薄的三尺講臺,崎嶇難行的家訪山路,“青年”二字與“西部”,與“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緊密相連,我對何為百姓“急難愁盼”有了更為具體的體察思索。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提出的“堅持與祖國同行、為人民奉獻”的殷切期望,“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指引著我回答“要成為怎樣的人”的生命追問,堅定了我“到基層和人民中去建功立業(yè)”的理想信念。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我們正處于一個偉大的時代,作為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我們肩負實現(xiàn)強國建設、復興偉業(yè)的歷史重任,要把人生理想追求融入到國家前途、民族命運與時代理想之中,踔厲奮發(fā)、勇毅前行,讓青春奮斗的腳步和新時代的車輪同向同行!
中大是一個動人的故事講了許多年。畢業(yè)在即,新故事即將開啟。我們帶著母校培養(yǎng)的學習力、思考力、行動力踏上新征程,接力棒在手,責任在肩頭,理想信念在心中,奮斗擔當在腳下。我相信,風華正茂的各位和我一樣,對故事的續(xù)寫滿懷期待。
祝我們畢業(yè)快樂,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