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網廣州3月29日電(通訊員盧真)3月25日下午,文化和旅游部政策法規司二級巡視員陸文捷一行來到中山大學中文系,對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進行考察調研。
參加調研座談會的人員還包括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務司政策法規處處長王曉宇、非物質文化遺產司規劃處副處長王輝,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政策法規處處長梅昀、非物質文化遺產處處長武晨、政策法規處副處長高軍,中山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處處長張偉,中國語言文學系黨委書記王琤,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主任宋俊華、副主任劉曉春、副主任陳志勇、以及團隊成員董上德教授、孫九霞教授、倪彩霞副教授、孔慶夫副教授等。會議由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曉春主持。

座談會現場
中山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處張偉處長首先匯報了中山大學近年來在校園建設、學科建設、科研平臺建設等方面的相關情況,表達了學校對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申報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的支持和重視,后續學校將進一步抓好條件建設和能力建設,不斷完善機制,為研究基地的建設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中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黨委書記王琤介紹了中文系的非遺、戲曲研究、民間文學和民俗學的教學科研團隊,中國非遺研究中心聯合旅游學院、藝術學院等院系共建研究基地,既體現了中心作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的責任和擔當,也是加強學校基礎學科、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建設,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學科的重要舉措。
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主任宋俊華以“固本強基,守正創新”為題做了工作匯報。匯報從基礎與優勢、定位與對策兩個方面展開,介紹了中心成立的歷史、團隊架構、非遺專業科研和人才培養成果、學術交流和社會服務的情況。近年來,中心依托《文化遺產》《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報告》兩個平臺,形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基礎理論與學科建設研究、戰略與政策研究、保護和利用的實踐研究三個主攻方向。未來中心將立足主攻方向“非遺保護的國家戰略”,拓展跨學科研究,爭取建成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非遺保護學術研究和人才培養的智庫平臺。
隨后,與會人員就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建設相關問題展開討論。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規劃處副處長王輝、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務司政策法規處處長王曉宇、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非物質文化遺產處處長武晨、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政策法規處處長梅昀先后發言,就研究工作在非遺保護中的重要角色達成高度共識,并肯定了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所取得的成果,對未來基地的發展和具體合作提出了諸多設想和建議。此外,文化和旅游部政策法規司二級巡視員陸文捷主持開展了對《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管理辦法(試行)》的意見征集議程。
在總結發言中,陸文捷巡視員以“全過程、全系統、全要素”高度評價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的建設和發展,介紹了文化和旅游基地的“共建共享”發展思路和四個常態化任務,對學校層面的配套制度支持和建設提出了期待。
會后,與會人員還參觀了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陳列室和資料室。
文稿終審:中國語言文學系 王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