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大新聞網訊(通訊員劉英杰)近日,第23屆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在上海世博中心舉行。作為大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山大學成功承辦了“智護深藍:氣候韌性與海洋碳中和創新前沿對話”人才交流活動。活動圍繞“合作賦能海洋-大氣-環境-氣候探索,助力可持續發展和雙碳目標”主題,邀請了近30名高水平外國專家與會,包括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歐洲地球化學聯合會會士、荷蘭工程院院士及合作高校領導。
開幕式上,廣東省科技廳二級巡視員楊慧芳表示,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是國家級重要平臺,廣東將持續優化人才環境,廣泛吸引國際英才。中山大學黨委副書記張琪教授回顧了學校在海洋科研領域的深厚積淀,并介紹了“中山大學”號科考船等重大科研平臺的建設進展。
在學術報告環節,多位國際知名專家分享前沿研究成果。分別探討了“無邊界科學合作”機制、分享了“緊急約束”氣候預測模型、介紹了下一代藍色領袖人才培養模式,以及討論了國際合作應對海平面上升的重要性。隨后的圓桌討論聚焦動物攜帶式傳感器、東亞極端氣候、土壤修復與碳儲存等主題。與會專家一致認為,跨學科、跨地域合作是應對全球氣候挑戰的關鍵。
來自中山大學的環境、大氣與海洋學科代表分別匯報了各自國際合作與人才引育成果。洛林大學名譽教授、中山大學客座教授Jean Louis Morel(毛磊)分享了“我與中大20年”合作歷程,并舉辦合作20周年紀念展。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俞家棟與Jean Louis Morel毛磊教授親切會談
大會期間,中山大學與印尼茂物農業大學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并作為重要成果在開幕式上展示。

中山大學張琪副書記與印尼茂物農業大學校長Arif Satira 代表出席大會主開幕式上協議簽約環節
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Conference on International Exchange of Professionals,簡稱CIEP)自2001年創辦以來,現已成功舉辦二十三屆,是中國面向國際科技創新和國際人才交流資源,以“促科技創新、謀共同發展、惠全球人才”為主題的國家級、國際化、綜合性展洽活動。